“十四五”以来,高台县坚定践行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,以“城市体检”为先导,以“可持续更新”为路径,系统推进城市建设、住房保障、生态治理与数字赋能,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切实托起百姓“宜居宜业”的幸福梦想。
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,高台县创新构建“先体检、后更新”工作机制,形成“体检—更新—评估—提升”的闭环模式,系统实施“六大攻坚行动”。五年来,累计投入24.12亿元,实施城建项目62个,推动城市面貌与功能同步升级。
“我们始终把‘群众需求’作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。”高台县住建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鹏介绍,“通过拆旧治乱、管网更新、道路改造等一系列举措,我们着力补齐城市短板,让城市既有颜值,更有品质。”

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,高台县坚持“适用、经济、绿色、美观”的建筑方针,实施培优育强、低碳转型、智能建造“三大计划”,推动建筑业向绿色低碳转型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县新增节能建筑42.71万平方米,绿色建筑61项、面积29.25万平方米。
围绕“住有所居、住有宜居”目标,高台县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,累计建设回购保障性住房530套,新开发商品房1075套,完成网签备案2166套;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307.4万元,惠及381户;投入1.46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5个,惠及居民6600多户。

“以前住平房,吃水、上厕所都不方便。现在住上公租房,既有绿化美景,又有小广场锻炼,房租还便宜。”惠民苑小区居民刘月娥的感慨,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。
民生保障更体现在“暖”与“安”上。高台县实施供水管网改建20.4公里,为2万户居民安装物联网智能水表,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.45%以内;投入超6200万元推进供热管网建设与环保改造,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7万平方米,室温达标率稳定在98%以上。

城市治理的精细度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。高台县从市政设施抓起,污水处理率达99.81%,中水利用率60%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;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0.23公顷,绿地率提升至44.58%,人均公园绿地34.43平方米,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成为现实。“数字住建”体系同步构建,智慧城管平台联通23个部门,智慧停车、供水、路灯等系统相继投用,城市治理更智能、群众生活更便捷。

五年的精耕细作,高台县城市更新成效显著,“城市体检+可持续更新”机制成为全市典范,62个城建项目落地见效,城市承载力、竞争力和宜居度同步提升,群众满意度超95%,实现了从“外延扩张”向“内涵提质”的深刻转变。
记者手记
行走在高台县城的大街小巷,城市更新的“温度”触手可及。这五年,当地不搞大拆大建,而是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耐心补齐老旧小区改造、公园绿地建设等民生短板。当居民由衷赞叹“环境好了、方便了、安心了”时,我们看到了“人民城市”理念最生动的实践,这也是高台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交出的最温暖、最亮眼的答卷!